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公转铁”的北京实践:3年氮氧化合物减排1720吨!

2021/8/5 13:23:08      点击:

“公转铁”的北京实践


“公转铁”,不仅仅是运输结构的调整,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以及交通缓堵等社会效益。


2018年,国务院《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始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运输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之一。


2018年至2020年,北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通过实施重点货类公铁联运、铁路承载能力提升、公转铁运输试点、城市绿色配送、公路货运超载超限治理、多源大数据智慧应用六大工程和53项重点任务,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全市到发货物铁路运输比重由2017年的6.4%提高至2020年的9.7%,共实现560万吨货物“公转铁”,减少135万辆次大货车上路运行。氮氧化合物、PM2.5和CO2分别减排1720吨、110吨和14.3万吨。


“十四五”时期,“公转铁”仍将重点推进,“宜铁则铁、绿色优先”。


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催生“公转铁”


周扬胜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早在2014年就开始关注运输结构调整。“那时候去延庆,总是能看到许多从延庆过境的大货车,都是拉煤的。”周扬胜说,“大货车的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


2015年市两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体系的提案》,周扬胜的调研结果被写入提案。“当时我们调研获得的数据显示,2013年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共计482万吨,机动车成为最难而又必须治理的区域污染源。”除了三地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不统一外,交通运输体系过度依赖公路运输也是重要原因。提案提出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策之一就是建设完善铁路网络体系,有效降低公路运输污染。“公路的单位货物运输能耗是铁路的10倍多,尤其电气化铁路基本是零排放。”从国家交通网络看,京津冀区域的铁路大都通过北京,具备“公转铁”的基础条件。


2016年,周扬胜看到了一份延庆环保局的报告,主要内容就是过境的运煤大货车多,建议让大货车绕行。周扬胜认为绕行的思路并不恰当,怎么绕行也都在京津冀范围内,还会增加能源消耗,带来更多的污染。周扬胜走访相关部门,和货车司机聊天,了解到货车都是往天津运煤,天津港当时一半的煤是大货车运来的。能不能釜底抽薪?天津港不收大货车运输的煤?周扬胜又跑了呼和浩特,了解当地铁路运输情况,一个通过铁路运输煤炭、减少进京大货车的运输结构调整模式在周扬胜的脑海里初步形成。


如今,天津港已经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100%“汽运煤”停运,这使京西北延庆过境6轴及以上运煤大货车流量减少了50%以上,每天能减少3000辆至4000辆。


货运大数据找出“宜铁”货物


“公转铁”,首先得解决“在哪转”的问题。丰富的铁路资源,为北京实施“公转铁”奠定了基础。北京市有铁路货场28处、专用线129条,四大物流基地中的平谷和大兴均具备铁路运输条件。市交通委等相关部门组织了大规模实地踏勘,综合考虑既有条件、供需距离、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等要素,确定在首都东、南方向物资密集区,规划构建“2+9”“外集内配”货运枢纽网络。


“2”,即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和位于大兴的京南昌达铁路专用线两个一级铁路物流枢纽为外集点。


“9”指铁路大红门、三家店、顺义、双桥、百子湾、牛栏山、庙城、黄村、沙河九个货场为集配点。铁路顺义商品车物流基地和铁路大红门、三家店两个生活必需品物流基地先期试点实施。


“公转铁”,并非要改变所有货物的运输方式,而是要“宜铁则铁、绿色优先”。


近年来,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煤炭、金属矿等传统铁路适运货类规模大幅减少。为了挖掘潜力,精准发力,北京综合运用二十余类货运大数据,从需求规模、来源、运距入手,对既有的300余种货物品类逐一分解剖析。


“公转铁”推进绿色公路运输


数据显示,北京60%的污染为移动污染源导致,而传统柴油重卡运输的“贡献”在移动污染源中的占比不低于80%。


即便有“公转铁”,公路运输仍然必不可少。为让“公转铁最后1公里”也能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北京对货运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资金奖励,出台新能源货车通行优先政策,三年来共促进更新新能源和高排放标准货车2.3万辆,实现氮氧化合物和PM减排600余吨。


在“公转铁”的推动下,适合城市配送的纯电重卡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借助纯电重卡,公铁绿链打造了国内首例大宗物资在市内通过“铁路干线+新能源重卡接驳”的全过程零排放绿色运输线。


构建“公铁海”“公铁航”


京津冀还在构建更大范围的运输结构调整。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其所辖铁路线路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及山西、山东、河南省部分地区,在这个大范围内,2020年完成货运量35534.4万吨,较2017年增长8687.5万吨,增幅达到32.4%。


这得益于铁路和地方的携手推进。京津冀各省市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公转铁”政策措施。比如北京市八部门联合发布“建筑砂石绿色供应链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自2019年启动以建筑砂石为主的混凝土原材料“公转铁”试点,并逐步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打造绿色运输体系。天津市出台“加快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公转铁’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天津市内钢铁企业“公转铁”增量。河北省唐山市也先后出台唐山港疏港矿石“公转铁”相关政策。


“公转铁”只是开始。托以“公转铁”为核心的京平物流枢纽项目,利用自有铁路专用线,以“绿色化、数智化、集成化”为核心特征,布局建设集“生产、储运、保障、服务、创新”五位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基地。远距离运输上采用铁路,在城市内部引入和应用新能源运输货车,构建“公铁海”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系统,打通绿色矿建产品储运链路,打造全程零污染的矿建商贸流通新模式。


在北京构建的“2+9”“外集内配”货运枢纽网络中,以物流基地为核心承载枢纽,将利用既有地方铁路,集结商品车、矿建、钢材、生活必需品等大宗物资,依托“内陆港”口岸功能,实现与天津港、唐山港联动,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南部以大兴京南物流基地为核心承载枢纽,将与大兴国际机场物流功能互动,打造“公铁航”联运的物资中转集配新模式,构筑南城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京津冀将围绕“加强京津冀协同,合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开展协商建言,以“公转铁”为代表的运输结构调整是其中重要的协商内容。


未来,在京津冀的广阔天地里,将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网络,绿色、高效、安全地集散物资,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持续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


“公转铁”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通过秋冬季攻坚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强化工矿企业环保监管,对采用铁路运输的生产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区域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全国铁路累计货运量44.58亿吨,同比增长3.2%,比2017年累计增加8.4亿吨,增长22.8%,保持了四年连续增长。2021年1-5月全国铁路累计货运量19.57亿吨,同比增长13.5%。  


2020年已建成或开通铁路专用线共计81条。今年全国推进的铁路专用线约698条,目前已建成或开通53条,在建165条。其中127条重点铁路专用线中已建成或开通36条,在建37条,还有50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社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公转铁”政策的实施,不仅体现了铁路部门主动承担绿色运输重任的担当,更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除了“公转铁”外,海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也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绿色交通体系贡献了一份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