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 支撑新发展新格局

2021/6/2 14:22:55      点击: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程。


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为推动落实RCEP,支撑区域贸易新格局的形成,迫切要求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区域运输系统。


RCEP对提升区域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潜力大、空间广。2020年,我国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达10.2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其中对东盟10国进出口总值达4.74万亿元,超过对欧盟的4.5万亿元、对美国的4.06万亿元,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应抓紧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率先推动中国与RCEP中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循环。


联合国贸发会议对RCEP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RCEP将会给15个成员国带来10%以上的出口增长。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有关测算则显示,到2030年RCEP成员国国民收入合计将增长186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预计额外增长5190亿美元。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原本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以中国重庆为关键节点向外辐射,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通达新加坡等东盟区域,向东连接东北亚区域,向北与兰州、新疆等地的中欧班列连接,是西部地区实现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通道。


RCEP生效后,随着贸易量快速增长,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客货运输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对提升区域运输系统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港口和海运将在区域对东盟的贸易体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近年来,在对东盟贸易快速发展的促进下,作为面向东盟的最佳门户,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港口发展成绩显著。2015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其中集装箱150万标箱,到2020年分别达到了2.96亿吨、505万标箱,2015年以来分别年均增长7.6%和2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和24.4个百分点,基本实现集装箱吞吐量每两年翻一番的壮举,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沿海港口之一。


服务海运和港口的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输通道建设需要提速。西南地区通过北部湾港出口东盟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以重庆为例,随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实施,重庆和东盟之间的运输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重庆到东盟的运输线路主要有3条,一是经长江干线到上海出口,二是经陆海联运到深圳出口,三是经陆海联运到广西北部湾出口。从直线距离看,重庆至北部湾港、深圳港、上海港的距离分别约为900公里、1100公里和1500公里,三港至新加坡的距离分别约为2340公里、2600公里和3800公里,因此重庆经广西北部湾至新加坡的距离,将比经深圳和上海减少约500公里和2000公里。从运输时效与成本看,重庆经广西北部湾港至新加坡单程运输需6天左右,比经深圳港节约3天,前者运输成本也低于后者;比经上海港节约14天,由于长江干线运输成本远低于陆路运输,因此重庆经上海至新加坡的运输总成本是最低的。总体看来,对于广大西南地区来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由广西北部湾港出口东盟乃至欧洲地区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为进一步提升陆海联运竞争力,迫切要求提升广西北部湾港能级,加快改善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条件。


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诸多西部节点,跃升为新一轮开放“前沿高地”提供重大机遇


近年来,国家层面加快谋篇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等3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2021年国家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布局了“6轴、7走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涵盖了西部陆海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起来,加快形成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之间集跨区域联动、陆海联运、物流集聚、通关效能、重大项目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大通道。


国内贸易投资将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RCEP将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不久前指出,RCEP通过开放贸易和投资,有助于中国畅通区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王受文表示,RCEP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向先进的产业水平迈进,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标准,推动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我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优势将更加明显,也会促使相对竞争力弱的产业自发改造升级。在15国为基础的地区内部,我国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地区中心位置有望进一步巩固,特别是作为服务地区内部市场的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地区生产中心。


其次,RCEP对不同行业产业影响层次丰富。包括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电子设备、农产品等行业有望进一步受益,汽车零部件、钢铁、石化等行业的竞争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但也会促使相关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服务贸易开放也有相应提高。从服务部门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有100个部门,RCEP签署后新增加了22个分部门,包括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同时还提高了包括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下一个阶段,服务贸易无疑是新增长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望从服务贸易开放中获得新动力。


此外,中国作为地区消费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开放,中国的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高质量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机会。消费领域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匹配状态也有望改善。中国作为全球不可或缺消费市场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同时,这也为RCEP成员国的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这是中国为本地区提供的一项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加快提升通道能力和多式联运水平


根据RCEP对中西部地区运输格局的潜在影响,结合国家及相关省(区、市)战略谋划,未来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优化、战略支点培育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效支撑和引领我国对外贸易新格局的形成。


一是加快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加快东中西3条主通道内的铁路瓶颈路段建设,推动贵阳至南宁新线、渝怀二线、黄桶至百色等铁路建设,实现“干线畅”。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大型工矿企业、进物流枢纽,加快区域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及瓶颈路段扩能改造,实现“网络密”。强化北部湾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枢纽功能,改善凭祥、东兴等陆路口岸条件,实现“门户扩”。


二是推动运输服务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完善东中西3条主通道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线布局,研究建设重庆经贵阳至北部湾双层集装箱铁路大通道。积极发展中国—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和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形成多模式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的跨境运输格局。加密北部湾港国际货物运输航线,提升海运网络覆盖面。深入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提高外贸货物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的通关效率。


三是培育国内国际战略支点。继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两端及沿线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布局与建设,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为通道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北延伸,强化与中欧班列运输的紧密衔接,打造“第四亚欧大陆桥”。以RCEP签署国为重点,加快培育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海外战略支点,进一步扩大通道辐射能力。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中国来说,中国与东盟及其他RCEP伙伴的合作,将有力促进双循环更加通畅,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与其他RCEP国家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上构建生产网络体系,与“一带一路”遥相呼应,帮助中国实现市场准入、资金流动、要素流动等方面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推动中国经济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对RCEP国家来说,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和关税壁垒、消除贸易障碍,大幅提升区域内伙伴之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带来巨大的贸易投资创造效应。由此形成的全球最大规模市场,也将使RCEP国家在就业、产业增长点方面找到新的空间。


与此同时,RCEP的签署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RCEP将增强区域内经济合作,释放区域内消费和生产潜力,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RCEP有助于重塑世界经贸格局,为多边经贸规则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范本,使得国际经贸规则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


需要看到,在区域合作领域,各国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主流,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联系将日趋紧密,逐渐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只有各国携起手来才能走出危局,推动经济的快速复苏。


如今,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CEP不仅契合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必将对中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产生积极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互利共赢的基础将变得更加坚实。